盲人國內讀研邁出教育公平一大步
臨近年末,18名視障考生出現在北京聯合大學的考場,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單獨考試。通過考試者將攻讀國內首個專門面向視障生源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
從“盲人高考(課程)”破冰,到“盲人國內讀研”,這些突破給占世界盲人18%、總計1700多萬視障者的學習生活帶來陽光。殘疾人教育跨出的每一小步,都是維護教育公平、推動社會文明的一大步。
近年來,我國每年都有7000多名殘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但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專業和課程設置相對單一,不能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如視障以按摩專業為主。少數盲人學習音樂等專業,不能滿足個體發展的需要。很多盲人希望通過接受高等教育,實現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參加普通高考,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成為殘疾人實現夢想的一條有效路徑。
而且,專門招收視障等學生的特教學院單招單考僅有本科、?苾蓚層次,招生數量也少。為了突破求學的天花板,一些優秀的學生只能遠涉重洋,攻讀碩士學位。這次,北京聯合大學為視障學生舉行單考單招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有助于完善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體系,同時也填補了殘疾人高等教育的空白。
當然,也要看到,殘疾人高等教育普及率仍遠低于大眾平均水平,殘疾人渴望自由、平等地選擇和分享各層次公共教育資源的需求與殘疾人教育發展的相對滯后,使得他們享受教育公平之路坎坷不斷。因此,無論宏觀層面的教育管理體制、經費投入、辦學理念和就業保障,還是微觀層面的師資隊伍、課程建設、教育教學方法等都需要進一步努力。
目前,我國盲生多在各級盲校就學,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大部分進入職業中;蛘吲嘤柊,職業發展路徑狹隘。只有少量的幸運兒上大學,但大學提供的多半還是按摩專業。相比國外盲人,我們給盲人成長創造的條件、職業發展提供的選擇,實在太少。在美國,盲人可從事的職業有147種之多。在德國,可供視力殘疾人選擇的專項職業技能培訓有49個不同種類。
另外,殘疾人進入大學除了面對無障礙設施不到位,還會面臨缺少針對殘疾人的相關服務支持,多數學校在無障礙軟環境建設方面更是缺位。這也使得殘疾人即使進了學校,依然舉步維艱,找不到專門辦公室提供相關服務,申請不到專項經費來聘請手語翻譯員等專門服務人員。
好在已經破冰,堅持依法治教,創新社會管理,完善教育服務,諸多困難終將克服,更多人殘疾人會享受到教育公平的陽光。